注意:訪問本站需要Cookie和JavaScript支持!請設置您的瀏覽器! • 打開購物車 • 查看留言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 |
首頁 | 電子入門 | 學單片機 | 免費資源 | 下載中心 | 商品列表 | 象棋在線 | 在線繪圖 | 加盟五一 |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選擇分類:當前分類——貴賓專區 相關聯或者相類似的文章: 消費2000元,就可能得到1200元的現金獎勵(2857) 五一電子貴賓卡熱賣中(1466) 贈品說明以及免費大放送(1271) 李鬼網站換個網址繼續行騙(1151) 熱列慶祝本站電子實驗套件專利正式授權(1074) 個人網站的三大危機(1040) 儲值消費呼喚誠信(1021) “典型網絡騙局”大揭密(1004) 剛剛在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經歷慘痛(992) 今日反欺詐論壇指出(921) 貼貼紙使電池“增壽”?日本專利可疑(圖)(901) 面試不可急于求成(853) 化妝師揭秘從太平公主變爆乳黑幕(840) 用VB實現任務欄右下角的小圖標 (830) “網絡風暴大抽獎”是騙局(801) 廣播愛好者論壇(792) 疾病困擾三載 疑兇鎖定洗衣機 (776) 山東眾旺“消費儲值”調查 值得警惕的營銷模式(758) 我居然遇到這樣一個外貿公司!(749) 假銀行網站騙局屢現(740) 首頁 前頁 后頁 尾頁 本站推薦: | 證券公司如此欺詐千萬股民!! 一度噤聲的股市黑嘴改頭換面,在廣播和電視中以證券資深分析師的面目示人,誘惑股民交費入會,賺得盆滿缽滿,散戶巨虧血本無歸…… 多年從事證券咨詢的李先生近日向《財經時報》曝料:廣東、福建延伸至內地的一些只有十幾人的證券咨詢機構,通過在電視、廣播臺做股評節目,私下以坐莊股票為誘餌拉客入會,一年賺取會費數千萬元。入會者在這些機構“指導”下買賣股票損失慘重。 據李先生介紹,每個咨詢機構會員少則三五百人,多則上千人。其會員按照入市資金量的不同交納會費。一般“行情”是:資金量20、30萬元到元百萬元之間為普通會員,年費2、3萬元,百萬元以上為鉆石會員,年費8、9萬元。 曝料人士估計,目前這類入會者全國范圍約有10萬人左右。以每位會員年交納2萬元保守估計,總費用高達20億元以上。 一批證券咨詢機構正堂而皇之地利用電視廣播手段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富運動。 《財經時報》據此展開調查。 前邊坐臺后邊拉客 在李先生的提示下,根據電視證券節目公示的電話,《財經時報》對深圳一家證券咨詢公司進行了暗訪,并全程錄音。 接電話的是一位姓費的男士,開篇即有煽動效應。自稱以前供職某著名上市公司證券部,做過多年自營,因為選股精準業績連年看漲,干脆離職給自己做了。先是操盤實戰,后覺不過癮,轉做專業咨詢分析師擴大“營業范圍”,其優良業績有對賬單為證。 不過,費稱自己現在的崗位是公司市場部,只負責客戶接待建檔。公司有更優秀的“海歸”。股票推薦要由“海歸”擔綱的包括研發部在內的好幾個部門完成。公司還設有客服、財務等部門。 據李先生事前講,里面還應該有一個重要的部門叫“退費部”。其作用是,客戶咨詢過程中往往因虧損嚴重引起糾紛而找到他們追賬,公司為此專配能言善道甚至法律工作者負責處理善后。記者就此詢問,費稱,沒問題,我們有讓客戶滿意的退費程序。至于是什么程序,費沒有細說。 費姓男士為表示“互信”,特別介紹這家咨詢公司成立于2002年。之前即在電視臺包有證券節目,私下則以300萬元為門檻,吸收珠三角地區資金,直接操盤。2002年,證監會加大對證券咨詢機構監管力度,轉而成立證券咨詢公司。公司節目在15個電視臺不同時間檔播出。 費更自曝某省證管辦副處長為該公司的副總——公司不僅擁有“護身金牌”,且有核心的莊股資源。并稱目前坐莊的股票有3只,公司分析師均為過往某些著名莊股的操盤手等等。 費壓低聲音透露,公司有運作資金27億元,自有資金7個億,去年營利2.5億元。并稱在今年4至9月,大盤跌掉500點的情況下,該公司收益率仍達到27%,并預測未來4個月收益可以達到70%。 最后,費現身說法,其工資發下來就打入某個賬戶,其本人已是當地白領中的上層,身家財富兩年內已翻了三倍,云云。 當記者表示出興趣時,費即告知,要想獲得這樣的高額回報,需要成為他們的會員。記者詢問資金量在200萬元左右的待遇時,費先生勸說可申請他們的鉆石會員,每年度9萬元會費,可享受比普通會員更尖端隱秘的資訊信息,更具有保障且有更大的賺錢機會。 費稱,“作為鉆石會員,兩個月后你會發現,我是你的福星”。 但提到合同上是否可標明盈利保障時,費以證監會不允許承諾收益保障為由,拒絕簽訂類似條款。但表示,他們都是和莊家一起做的,絕對不會虧。 當記者隨機對電腦行情顯示的中國武夷表示“興趣”,并請其評點時,該人士竟然不知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土木工程建筑業,而告知記者“旅游資源不可復制”云云。 李先生告訴《財經時報》,費所在的市場部實際上是公司的“拉客部”,當股民根據電視或廣播提示的電話打進來時,市場部就要想盡辦法把客人留住。其工資收入視其拉客結果而定,一般年薪5萬元-20萬元之間。 分析師,李先生說,圈里戲稱“坐臺的”,也就是在電視廣播里神侃股票的分析師,可謂公司的招牌。不過李先生說,但別看他在那兒說得歡,所言所點股票可不是他說了算,要由公司決定。公司只要求他在神侃的幾分鐘里必須要說完規定的某些話,而且必須發揮出高水平,獨具說服力。分析師的工資要高出不少,年薪在10萬元到50萬元之間。 “拉客的”與“坐臺的”,不是兩個人,而是兩組人,經常要全國各地換防,以免所推股票過多失算導致的“信用危機”。根據圈內經驗,“換防”可以保證整個公司的運營活力。 幕后投資人,也就是咨詢公司老板樂得這兩組人掙錢多,那意味老板掙得更多,畢竟大頭在他手里掌握。 李先生并就此提供了一個數字:每100個電話訪問量中一般都能產出7-8個會員。每天打進來的電話幾十到幾百不等。10萬元以下居多,但他們多接受愿意花費2、3萬元年費的2、30萬元以上資金量的會員,幾百萬上千萬元的“鉆石會員”也時有碰到,在他們算是釣到了“大魚”。 明做節目暗釣股民 李先生講,這種通過電視做證券類節目私下拉會員的模式來自臺灣。前些年曾風行一時,但由于入會者賠多賺少,名聲越來越差,近年難以為繼后被引進到大陸。據說,目前福建的幾檔節目,均由臺灣人投資,內地人運作,年收入上千萬元。 這些節目一般是由證券公司一年出資幾百萬元到電視臺購買時段,自行制作所謂證券節目。李先生的另一個說法是,電視節目6分鐘15000元,廣播節目5分鐘3000元,實質上就是一種廣告。由于是以節目形式出現且有主持人和證券分析師和同出現,所以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節目中,由電視臺主持人主持,所謂資深證券分析師主講,或專家分析評點股市大勢,點評盤后個股,并反復提及某只被分析師“點中”的個股連續上漲等等。 廣播電臺里的分析師則在一番恣情肆意的自我拉抬后,往往會說,今天我依然要告訴你們兩只同樣看漲的熱股,最先打進來的一百個電話可以獲知具體股票名稱,主持人在一旁不斷重復號碼并且“老師”“專家”一個勁地吆喝,當股民禁不住誘惑撥打免費電話咨詢時,便也算是咬上了鉤。 為什么這幫分析師總能點中個股?李先生告訴記者,實際上,他們在初期盡量多點評幾只股票,這樣,其中部分上漲時,就反復提及。而沒有漲甚而下跌的股票則只字不提。這樣就給觀眾留下了分析師總能“勝出”的假象。 至于分析師是否資深,李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天他的一位朋友就去應聘電視證券咨詢分析師。除了要求有證券從業資格外,還要求普通話要過關,五官端正,說話每分鐘要達到122個字(話劇演員標準),講話要自信,要有煽動力。李先生更直指電視上某些所謂的分析大師,幾年前還是在某證券公司聽他股評的“散戶弟子”。 此類入會會費按照資金量不同劃分不同等級;虬醇径然虬茨甓扰c證券咨詢公司簽約。 但證券咨詢機構會以證監會規定“咨詢機構不得向客戶承諾收益”為由拒絕簽訂盈利保障條款。但私下大包大攬承諾百分百賺錢,收益比大盤走勢高幾倍等等。 幾位入會遭遇虧損的股民向《財經時報》說,入會后,咨詢公司大多以短信方式告知股民,在何時、何價位、何倉位,購入或賣出哪只股票。 但“指導”的結果是賺少虧多。北京一位何姓股民,半年內連入兩家咨詢公司,均被套牢,10萬元本金虧去五成。一位律師加入福建某咨詢公司,一個月交納1萬元會費,結果虧損幾十萬元。 而由于合同上沒有盈利保障條款,股民的利益沒有任何法律保障。對于股民的投資損失,咨詢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按照證監會有關規定,注冊資本100萬,有5名以上有證券從業資格的分析師,便可注冊成立證券咨詢公司。上文提到的這些咨詢公司,多是如此模式。 有老板投資,招收5名分析師,租個辦公室便可營業,更多的花銷就是去電視臺買時段。有些咨詢公司甚至在注冊時找齊5名有從業資格的分析師湊數,實際露臉的僅一兩名分析師。 李先生透露,這類公司老板根本不去上班,分析師也不坐班,公司只有前臺小姐或市場部在。股民投資虧損找上門來,前臺就以老總出差等為由搪塞。再加上沒有法律依據,問題往往難以得到解決。碰上死纏爛打的就交給公司善后部(或者叫退費部)處理。 法律空白監管缺位 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對于證券咨詢公司的監管,目前還是空白。 雖然證監會《關于加強證券期貨信息傳播管理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電視臺不得向任何機構和個人出租節目時間開辦證券期貨節目。但卻同時規定,可以聘請有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個人做證券期貨節目的主持人。二者區別細微,監管根本無從下手。 同時,此類咨詢機構只是對股民進行投資咨詢,并未直接代替股民進行投資操作。因此,難以從法律上對其進行約束。 《財經時報》查閱相關法規發現,目前,只有《廣告法》對該類行為有所限制。該法第十三條規定,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大眾傳播媒介不得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發布的廣告應當有廣告標記,與其他非廣告信息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 縱是如此,電視證券類節目是否受該法約束,相關監管部門尚難界定。 李先生認為,這幾年雖然機構投資者大有增加,但散戶投資者仍大量存在,他們獲取和甄別信息的能力很有限?措娨、報紙、聽講座仍然是相當一批散戶獲得投資依據的主要渠道。因此,這類損害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盡快出臺相關規定加以規范限制。 證券咨詢業最早是從券商的客戶服務部門開始的。2002年之前,在股市均以散戶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中,股市黑嘴大行其道。以當年的趙笑云、唐能通等為代表的股評黑嘴,攪起中國股市陣陣濁水。 當時,較低層次的股評家靠寫股評賺錢。據稱,當年稍有知名度的撰稿人,辦公室均配備數十臺傳真機。每周五下午收市后,一篇股評同時發向成百上千家證券媒體。當晚印刷次日見報。據此月收入高達四五萬元。 中層次股評家,則開熱線招會員講課。再高一步的,則像趙笑云、唐能通等人,利用市場缺陷制造自身影響力,達到了招手一呼,股價暴漲的地步。大量散戶資金則按其意圖出入某只個股,最終更發展為私募基金,甚至與莊家勾結,公然成為莊托,大賺黑錢,無數股民深陷其中。 證券咨詢業的混亂最終引起了監管層注意。隨著1998年初《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的下發,及隨后幾年大規模整飭。2002年,以趙笑云東方趨勢一類咨詢公司被吊銷執照、唐能通被證監會調查為標志,股市黑嘴徹底現形。證券咨詢機構社會聲譽喪失殆盡。 至此,證券咨詢行業似乎進入了沉默期。 據《財經時報》了解,截至2003年國內具備證券咨詢資格的機構有160多家,100家是獨立的民營咨詢公司,60多家是依附于證券公司的研究機構。有證券從業資格的分析師2000多名。全行業80%虧損,營業額最高的也才4000萬元。證券公司5大業務中,咨詢為公司小盤業務。而獨立的咨詢機構,主要靠“賣報告”生存。但由于內部消息盛行,研究報告的價值難以得到認可,“賣報告”舉步維艱。 在此黯淡前途下,一批證券咨詢公司開始另辟蹊徑。 依賴廣播電視平臺的影響力更大的證券咨詢欺詐手段隱蔽而出。 1、 本站不保證以上觀點正確,就算是本站原創作品,本站也不保證內容正確。 2、如果您擁有本文版權,并且不想在本站轉載,請書面通知本站立即刪除并且向您公開道歉! |
本站協議。
版權信息。
關于我們。
本站地圖。
營業執照。
發票說明。
付款方式。
聯系方式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五壹電子商行——粵ICP備16073394號-1;地址:深圳西鄉河西四坊183號;郵編:518102 E-mail:51dz$163.com($改為@);Tel:(0755)27947428 工作時間:9:30-12:00和13:30-17:30和18:30-20:30,無人接聽時可以再打手機13537585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