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談 教 育 的 目 的
也 談 教 育 的 目 的
黃 行 福
記得在20多年前,看過一部外國電視劇,名字已經記不清,就連故事情節也已基本模糊。但劇中的一句話,我卻至今還記得。
劇中的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提出了希望,那希望并不高,不象我們老師常常掛在口頭上的,為了什么什么;也并象我們大多數家長所期望的,考上這樣那樣的名牌大學。那位母親說:“你要做一個健康的、快活的、有用的人!
偶爾一聽,要求并不高,當時也沒怎么在意,只是覺得與我們當時國家所提倡的教育目標大不相同,感到奇怪。
二十多年過去了,不知怎的,時常想起那句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再看看我們的教育現實,也更加感到我們過去的培養目標是否距離生活太遠,距離現實有一定距離,便越發認為那句話的實在,切合千百萬人的實際。
是啊,作為一個普通人,健康、快活、有用,不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生活和人生的理想嗎?
健康,就我的理解,包括身心兩方面。對于 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身體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不是有一句話:“什么都該有,就是不該有病”嗎?可見,身體的健康對于我們每一個吃五谷雜糧的人來說,是健康之源,是快樂之源。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就認為,健康就是幸福。在他的心目中,有了身體上的健康,才可能擁有幸福。
至于心理的健康,更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具有的。因為人生活在社會中,每一天都在與社會、與他人打交道,而如何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以何種心境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過去,又以何種心境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未來,這些都需要有健康的心態,F實生活中,有的人今天與張三鬧矛盾,明天與李四有過節;今天與家人吵架,明天與同事不和。很多情況下,都是由于心態的不健康。
我們的教育,就是應該為每一個人如何更健康的生活服務,著眼于他們的身心健康。而我們過去,對于學生的健康,最多也只不過提一提身體的健康,上幾節體育課。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地方,有的學校,甚至連體育課在課表上都無存身之地,就更不用說有老師會去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了。要說心理的健康教育,那恐怕更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談。君不見,有的學校,號稱進行心理咨詢,報紙、電視,大肆宣傳,可也僅此而已,一陣風過后,就只剩下一塊牌子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被晾在一邊了。
成為一個快活的人,也是我們許許多多人所追求的目標。試問:有誰情愿一天到愁眉苦臉地過日子?又有誰不愿意天天笑意寫在臉上?
當然,生活的愉快與否,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資條件。因為馬克思他老人家早就告訴我們:物資是基礎。沒有物資作為基礎,一切都枉然。80年代初期,有一部印度電影,名字就叫做《僅有愛情是不夠的》,這個名字本身就說明了物資對于快樂生活的重要意義。但我們要提出的問題是,是不是有了必要的物資基礎,生活就一定快樂呢?不是有一句名言:“有怎樣的思想就會有怎樣的生活” 嗎?為什么有人家庭富裕,生活條件優裕,生活卻并不快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過快樂生活的思想基礎。
“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取決于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會安心了;如果我們想的凈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里,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
以上是摘自《情商》一書中的兩段話,我們可以明白的是,生活的快樂與否,取決于生活者本人的情緒與思想。
我們的教育給了孩子們多少快樂?有人這樣看待我們的學校,說學校是“體驗‘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地方;學校是比監獄稍好的地方,學校是未成年人的集中營;”孩子們一天到晚為分數而奔波,為分數而苦惱,他們能快樂嗎?
在學校,在家庭,其實,我們并沒有給他們快樂的基礎,不論是思想上還是心理上,我們的孩子都沒有打好過快樂生活的基礎,也沒有這份準備。我們更多的是關心他們的考試,他們能否升學,能否升上好的學校。有時,甚至看到他們玩得太開心,我們竟還會喝止他們。記得我在念初中時,那時,學校條件差,體育設施比較缺。我們這些孩子,一下了課,就趕快跑出教室,去搶占乒乓球桌,好打乒乓球。我不太好動,可有一天,我竟也和其他同學一樣,一下了課就往外面跑。正好被班主任看到了,他把我叫住,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從此,我再也不敢去打乒乓球了。老師的心是好的,是為了我們把學習搞好,我們的快樂心情卻沒有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快樂童年的人,長大后能快樂的生活,會有快樂的人生。
說到有用,我們的學校今天也的確是在向著這個目標邁進,我們就是要為社會培養一大批有用的人才,這無可爭辯。
然而,這里的有用,并不是功利主義的做法,并不是指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就可以的,這充其量只是工具性的人。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這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明顯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訓練——就更象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象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有外國人評價我們的小提琴手,認為他們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確實比較高,很熟練。但缺少情韻,沒有內涵。因為我們的藝術教育,更多的是進行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操練,至于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的提高,常常被忽略。
這樣所培養的人,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距離我們真正的完滿人生,還有一段距離。因為這樣的人,只有“小用”,沒有“大用”;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
所以,教育目標的真正實現,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