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訪問本站需要Cookie和JavaScript支持!請設置您的瀏覽器! • 打開購物車 • 查看留言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 |
首頁 | 電子入門 | 學單片機 | 免費資源 | 下載中心 | 商品列表 | 象棋在線 | 在線繪圖 | 加盟五一 |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選擇分類:當前分類——電子入門 相關聯或者相類似的文章: 免費抄版軟件——文字或圖片轉PCB文件(31341) 節能燈套件制作說明(9999) USB充電器套件制作說明(3141) 交、直流電大揭秘---通俗理解法(2597) 常用集成電路功能列表(2086) 電子基礎知識--電阻篇(1748) 什么是壓敏電阻?(1644) 什么是電平?(1644) 什么是“壓敏電阻”(1644) [原創]最新智能色環電阻識別程序(1517) 整流電路詳解 (1381) 本站免費資料的網址(1329) 愛好捕魚的朋友千萬別錯過!(我的電魚機制作經歷)(1322) 測電阻法(1279) 電子基礎知識--電感(1239) 充滿電磁波的天空 (1194) 識別色環電阻的阻值...(1141) 了解隔離變壓器(1116) 電烙鐵的妙用(1109) 麻煩的USB硬盤和延長線(電子知識)(1105) 首頁 前頁 后頁 尾頁 本站推薦: | 集成電路基礎知識 ++ 集成電路 ++ 自本世紀初,真空電子管發明后,至今電子器件至今已經歷了五代的發展過程。集成電路(IC)的誕生,使電子技術出現了劃時代的革命,它是現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發展的基礎,也是微電子技術發展的標志。 集成電路規模的劃分,目前在國際上尚無嚴格、確切的定義。在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一種似乎比較一致的劃分意見,按芯片上所含邏輯門電路或晶體管的個數作為劃分標志。一般人們將單塊芯片上包含100個元件或10個邏輯門以下的集成電路稱為小規模集成電路;而將元件數在100個以上、1000個以下,或邏輯門在10個以上、100個以下的稱為中規模集成電路;門數有100─100 000個元件的稱大規模集成電路(LSI),門數超過5000個,或元件數高于10萬個的則稱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 電路集成化的最初設想是在晶體管興起不久的1952年,由英國科學家達默提出的。他設想按照電子線路的要求,將一個線路所包含的晶體管和二極管,以及其他必要的元件統統集合在一塊半導體晶片上,從而構成一塊具有預定功能的電路。 1958年,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一位工程師基爾比,按照上述設想,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他使用一根半導體單晶硅制成了相移振蕩器,這個振蕩器所包含的4個元器件已不需要用金屬導線相連,硅棒本身既用為電子元器件的材料,又構成使它們之間相連的通路。 同年,另一家美國著名的仙童電子公司也宣稱研制成功集成電路。由該公司赫爾尼等人所發明的一整套制作微型晶體管的新工藝──“平面工藝“被移用到集成電路的制作中,使集成電路很快從實驗室研制試驗階段轉入工業生產階段。 1959年,德克薩斯儀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集成電路生產線。1962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塊集成電路正式商品。雖然這預示著第三代電子器件已正式登上電子學舞臺。 不久,世界范圍內掀起了集成電路的研制熱潮。早期的典型硅芯片為1.25毫米見方。60年代初,國際上出現的集成電路產品,每個硅片上的元件數在100個左右;1967所已達到1000個晶體管,這標志著大規模集成階段的開端;到1976年,發展到一個芯片上可集成1萬多個晶體管;進入80年代以來,一塊硅片上有幾萬個晶體管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已經很普遍了,并且正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如今,已出現屬于第五代的產品,在不到50平方毫米的硅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激增到200萬只以上。 1、 本站不保證以上觀點正確,就算是本站原創作品,本站也不保證內容正確。 2、如果您擁有本文版權,并且不想在本站轉載,請書面通知本站立即刪除并且向您公開道歉! |
本站協議。
版權信息。
關于我們。
本站地圖。
營業執照。
發票說明。
付款方式。
聯系方式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五壹電子商行——粵ICP備16073394號-1;地址:深圳西鄉河西四坊183號;郵編:518102 E-mail:51dz$163.com($改為@);Tel:(0755)27947428 工作時間:9:30-12:00和13:30-17:30和18:30-20:30,無人接聽時可以再打手機13537585389 |